信息來源:麗水學習平臺 松陽縣檔案館(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) 發布日期:2024-07-01 11:04:51 點擊量:19738
松陽縣人民委員會同意周時年等五人成立中醫聯合診所的批復(松陽縣檔案館館藏)
松陽縣玉巖區中醫聯合診所參加人員名單(松陽縣檔案館館藏)
這是1956年7月松陽縣人民委員會同意周時年等5人成立玉巖區中醫聯合診所的批復。這份封存已久的檔案,再現了黨對衛生事業的重視與支持、關注與期望。
1950年8月7日至19日,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,“面向工農兵”“預防為主”“團結中西醫”成為衛生工作的三大原則,奠定了新中國衛生工作的基礎。
松陽解放后,原縣衛生院由縣政府接管,改稱縣人民政府衛生院,既作為醫療機構,又作為衛生行政管理機構。1950年,松陽縣醫務工作者協會成立,1952年7月,改組為松陽縣衛生工作者協會,將分散的個體醫務工作者組織起來,各盡所能,救死扶傷。松陽縣衛生院經過核實,為117名具有行醫能力的個體醫生發放開業執照,為新開設的2家西藥診所核發營業執照。8月,江南、江北、古市、玉巖、靖居等5個區分別成立衛生所。同時,一些鄉鎮聘用個體中西醫藥師,建立聯合診所及其分診所、醫療站,方便群眾就醫,全縣醫療組織體系初步建立。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松陽,天花、麻疹、蛔蟲病等傳染性、地方性疫病時常肆虐,嚴重威脅群眾生命安全。1950年,松陽縣衛生院落實“預防為主”的衛生工作方針,進行疫苗預防注射。1953年,松陽縣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成立,各區、鄉鎮和企事業單位相應成立愛衛會,戶戶訂立愛國衛生公約,每年開展以消滅老鼠、跳蚤、腸道傳染病預防為目的的大掃除,凈化衛生環境,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。同年,松陽縣衛生院院部另設衛生防疫股和醫療防疫股,細化防疫專業分工。1954年,松陽縣、區鄉均成立防疫委員會,行政村成立防疫小組。1956年,松陽縣衛生防疫站成立,衛生防疫工作逐步正常化、制度化、專業化,有效防范了天花、麻疹、絲蟲病等疾病的發生。
1953年,松陽縣婦幼保健部成立,指導廣大婦女做好經期、孕期、產期、哺乳期“四期”衛生。每年國際兒童節,開展兒童健康檢查,接種牛痘、卡介苗,服藥驅蛔等。全縣婦女、兒童健康狀況明顯改善。